1983年6月1日

*1983.06.01 張國榮推出個人專輯大碟《一片痴》

(*06.01乃推演日期,非精準日期。)

史料匯編/文/附圖 okradee

***任何型式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謝謝合作。***


一九八三年一月二十七日 星期四 星島晚報

張國榮不望做影帝
祇想開個人演唱會

上周日風和日麗,陳百強、張國榮等應好友之邀出海遊船河,如此冬季氣候,他們自然并非游冬泳,遊船河是為了消磨星期日的悠閒,吹吹海風,老友暢聚,張國榮說這是冬季遊船河的另一種情趣。

聖誕新年去了日本渡假的張國榮,回港後即忙於拍片及宣傳其新唱片「風正在吹」上市(*「風繼續吹」),近期改變了型像和歌路的張國榮,聽到外間對他新唱片的反應不俗,心情甚好,他表示接踵的第二張新唱片會在今年六月推出,所以現在他已開始籌備,細心考慮音樂和選曲外,還要留意唱片市場的趨勢。

張國榮這兩年間事業發展順利,自從離開亞視以後,他專心在電影圈發展,電影方面可以說已經上路,張國榮一口氣接拍的幾部電影,論收入來說,要比他往日在電視台更好。

他的另一項野心是在唱片方面重新打開市場,以前張國榮根本是唱歌出身的,後來由於亞視根本不攪歌唱節目,以至令觀眾漸漸忘記了張國榮是位歌手。

另外的原因是他的戲演得非常好,他變成一個出色的演員,一談張國榮,大家就變成談他的演技,張國榮遲早有機會當影帝。

但他念念不忘的不是有野心做影帝,而是希望在唱片銷路穩定之後,開一個個人演唱會,在伊館舉行,那是他的夢想。

陳百強與他是同時期出身的人,目前他們兩人都紅了,只是彼此的路綫有分別,當然他們在內心也有互相的競爭,但在感情上,他們是對好朋友,外傳有關他們不和及鬧心病的說法都不可信,目前他們才老友聚頭的在一起遊船河。

張國榮有自己的一套計劃,他不承認自己在學陳百強,他們兩人在事業路綫上是各施各法的。

**********


一九八三年八月三十日 星期二 星島晚報

張國榮首次獨力填歌詞

張國榮最近忙於登台,一會兒是新加坡,轉眼又是泰國,這小伙子是頻頻賺外快,演唱工作直至年底。

「又話你出新碟嘅!」
「係呀!快叻,十月差唔多時候。」
「今次有無自己啲精心傑作呢!」
「上次隻大碟,有一首歌係我作o架,今次我仲填埋詞添!」

張國榮強調,以前也曾由何重立合作填詞,今次則是獨挑大樑,全由自己創作。

**********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廿九日 星期二 文匯報

怨味十足張國榮

三聲道 含真

張國榮擁有一張孩子臉,這與年齡心態不符合的孩子臉令他增添不少限制,也惹起他不少煩惱。

他以一首西部牛仔曲參賽第二屆「亞唱」,他的歌雖未令他戴上冠冕,但卻令他躋身娛樂圈。

他的歌帶點不羈又有愁怨味,但可惜他卻欠缺個人獨特形象,歌壇裏與他同樣年紀、外型的男歌手實在太多:賈思樂、陳百強、區瑞強,他若然不能樹立自己形象,想在歌壇吐氣揚眉恐怕是有點困難。

在台上他刻意模仿日籍歌手的動作和台風,他演戲時也探用自然主義,為何在歌壇裏就不能自然點,無意揮發及不經意的台風是最可貴。

揀選了山口百惠的離別曲的中詞日曲《風繼續吹》令他再在歌壇漸露曙光,繼而來的《一片癡》依然怨味十足且帶低調,看來憂鬱形象與無奈歌聲是張國榮隱約帶來獨有特徵,不知道他自己有否察覺及著意這方面表現呢?

**********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星期一 文匯報

男歌星新碟

三聲道 含真

張國榮、蔡楓華、鍾鎮濤、葉振棠、鄭少秋、盧冠廷、徐小明都有新個人大碟。

張國榮與蔡楓華的情歌依舊出色,他們的新碟有舊人水準也有新人創意。鍾鎮濤的歐西風味由《表錯七日情》而開始令人欣然接受。葉振棠倒比較平淡了,或許他的新歌實在多了點,在短時期令人難以一時接受。盧冠廷卻是自成一格有點兒極端的,無論在形象、性格或歌路都與羅大佑有點相似,同是怪怪的,但他的內涵與天賦卻比同輩歌手來得豐富。鄭少秋這大忙人,港台兩邊走,分身乏術好不忙碌,趁著他的《夾心人》上映,唱片也上市,除了有主題由打饗頭炮,還有《火燒圓明園》作生招牌。徐小明與上述歌手似乎有點不同,他的喉底有很濃的粵劇腔味道,他的優點是吐字清晰,運氣十足,由於他是練武出身的,所以他的氣道很易把握,憑着這特別聲綫,也會吸引到不少知音。

**********

張國榮《一片痴》專輯大碟封面。(1983)(華星 CAL031009)

張國榮《一片痴》專輯大碟曲目:

1.一片痴
2.我走我路 (無綫電視劇《北斗雙雄》主題曲)
3.愛情路裡
4.願能比翼飛 (張國榮主演電影《楊過與小龍女》主題曲)
5.燕子的故事
6.情自困
7.戀愛交叉
8.你的一切
9.闖進新領域 (電影《毀滅號地車》主題曲)
10.盡情地愛
11.無膽入情關
12.迷路 (無綫電視劇《老洞》主題曲)

張國榮【一片痴】(1983)原版MV


張國榮【戀愛交叉】(1983)原版MV



以上圖片、資料版權,應屬原相關報社、雜誌出版社、唱片公司,及張國榮先生所有,僅供非商業性張國榮先生藝術創作之研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