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26日

1982.11.26 張國榮主演電影《烈火青春》公映首日


史料匯編/文/附圖 okradee

***任何型式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謝謝合作。***


1982年11月26日 星期五 明報

張國榮主演電影《烈火青春》公映首日

**********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星期四 星島晚報

譚家明要表現
青年對性態度

星空穿梭機 千千

譚家明離開電視圈三年,他祇拍過三部電影,平均每年一部。

最新的作品,就是為世紀公司拍攝經年的八十年代寫實電影「烈火青春」。

祇看片名,以為是一般曾流行一時的青春影片。譚家明連忙解釋的說:「『烈火青春』絕對
不能歸納於一般的青春片以內,因為那不是一部青春片,而是剖析時下八十年代的年輕人對
性的態度。」

較早時候,曾有一調查報告指出,目前一般接受中學教育的青年人,對知道接吻和愛撫是怎樣的一回事,當兩情相悅時,甚至不惜嘗吃禁果。

譚家明說,八十年代年輕人對性的態度改變了,以前如涉及「性」的事件,便會內疚,總覺得自己又做錯了事。

今天的年輕人,想到就做,做了也不覺得是大不了的事哩!

譚家明便以深入淺出的方法,用兩對男女穿插,將今日的年輕人的心境表露無遺。

「影片拍了一年,問題發生在那裡?」

「劇本的底稿脫手時,因湯鎮業和世紀公司簽了一份合約,必須趕及開鏡,劇本一些細節祇好一邊拍一邊改。後來又為了演員撞期的因素,一個個的串連起來,影片便要拍了一年。」
譚家明是個很認真的導演,他要求一定要拍得最好為止。

「單是這部戲的外景,我們盡量找最靚的風景,襯托年輕人的生命活力。找景也不是容易事,這種種原因,令影片的拍攝時間拖長了,我卻可以肯定的說,目前推出『烈火青春』,絕不會過時。」譚家明說。

**********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星期三 星島晚報

譚家明神來之筆

四面八方 林邪

余允抗、劉鎮緯掌「世紀」公司,這兩年間有了成為經常談論對象的躍進成績。

今年夏秋之間,「世紀」一連推出「賓妹」和「殺出西營盤」,「打叠上戲」,若論獨立性製片公司而言,應以「世紀」為始。

其實,「打叠上戲」,如果不作聲勢狀,「邵氏」或「嘉禾」等公司是經年累月都「打叠上戲」正如上海話說「閒話一句」罷了。

因此,對於「世紀」的「烈火青春」可能和連上三部片的「麥當誰八二」的「殺入愛情街」「打對台」,對這一仗的看法是「磁器砸磁器」,雙方都有喪利的結局。

「烈火青春」雖寫青年男女問題,卻是比較高格調的處理,人物也接觸及社會的各個層面,張國榮是中產家庭的哥兒,湯鎮業是體力勞動者,夏文汐是樣樣要求解放尋找刺激的「玩火者」,葉童是「拂女」,這四個人「結構」在一起,他們的關係是「以性愛開始,以真愛感人,以濺血結束」。

導演譚家明處理四個人的性格,關係顯出他的思考、設計、結構是令人信服的,令人感到他既敢於通俗也敢於結合藝術。

湯鎮業和葉童的出場,夏文汐和湯鎮業的認識,張國榮和湯鎮業的「交手」,張國榮的認識葉童,這幾段戲,既風趣,有「戲味」,也突出了這個人物的思想、性格及生活背景。

看了「烈火青春」的編輯、影評人、「電影筆人」都認為這是譚家明的「神來之筆」。

正由於譚家明的「神來之筆」,論者一致看好它的票房數字。

自然也看好「麥當誰八二」的票房數字。

「烈火青春」的兩女角夏文汐與葉童,是「世紀」新人,雖是首次上銀幕,卻顯得對角色的塑造很有分寸,突出了她們的敢想敢做的性格。

張國榮唱的主題曲唱得很有韻味。湯鎮業的演出比在螢光幕的「活動」要有血有肉。

**********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星期六 華僑日報

柏林馬尼拉兩影展
邀「烈火青春」參展

世紀公司執行行董事徐允抗、總經理劉鎮緯、副經理蔡瀾,昨日招待記者,就「億上集團」股票暫停買賣一事,有所澄清。據指出,雖然世紀有加入億上集團之事實,但股票市場的停牌,對世紀絕無任何影响,拍片計劃一切如常進行。余允抗又透露:該公司新片「烈火青春」,由於被公認是一部大胆描寫八十年代青年人對性愛觀點的創新風格影片,已引起外國電影界注意,柏林電影節與馬尼拉電影節,都來函邀請世紀公司明年送「烈火青春」前往參展云。

**********

烈火青春 Nomad

公映首日: 1982.11. 26

香港世紀影業有限公司出品。

譚家明導演、余允抗、劉鎮緯監製、林敏怡音樂、張叔平、侯永財美術指導。

主要演員: 張國榮 (Louis)、葉童 (Tomato)、湯鎮業 (邦)、夏文汐 (Kathy)。

票房紀錄: HK$ 2,309,614
(感謝香港電影資料館提供。)

**********

張國榮主演電影《烈火青春》(1983)片頭——演唱主題曲【流浪】


張國榮主演電影《烈火青春》(1983)片段:


**********

張國榮主演電影《烈火青春》(1982) 劇照:













以上圖片、視頻、資料版權,應屬原相關報社、雜誌出版社、電視公司、電影公司、唱片公司,及張國榮先生所有,僅供非商業性張國榮先生藝術創作之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