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11日

1983.05.11 張國榮主演電影《第一次》口碑佳午夜場賣座28萬

史料匯編/文/附圖 okradee

***任何型式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謝謝合作。***


一九八三年五月十一日 星期三 大公報

張國榮與翁靜晶

藝壇小点 李荔

張國榮最近在影圈中摔了兩跤,一是《烈火青春》被禁映,二是《鼓手》票房欠佳。因此,在那段 子裏,他的運情很不好。可是在香港的青春派小生羣中,他的演技是進入成熟期的一個,和翁靜晶拍了一部《第一次》,午夜場收二十八萬元,又成為「無線」要捧的歌手。因此,在他的事業中,已露曙光。

而翁靜晶也成長起來,大個女了,和張國榮在戲中很合襯。他們二人如果再在多一些影片中合作演出,大可塑造成一雙銀慕情侶,或金童玉女形象。

自麥當雄製作的《靚妹仔》收得之後,以魚蛋檔、黑社會、血腥暴力的青春片相繼出現,像《鼓手》的比較健康的青春片卻如鳳毛麟角,不過那些類型的青春片似乎都不如理想》因此,《第一次》午夜場獲得較多觀眾的捧場,是來自男女主角的號召力還是戲的故事?連製片的楊羣也摸不透,是不是因為同期或很久沒有青春片上映有關呢?天曉得。但據知有多部青春片都過不了電檢的關,這部片卻能通過了。

楊羣說他將色情、血腥、黑社會都剔除了,因此戲的情節,以表現今日香港少男少女的心態為主。他說,因為發覺兒女和自己很多想法都不同了,出現的代溝問題,顯然是嚴重的。在影片中,俞鳳至的拍攝手法,和表現形式,是希望以一種很自然寫實手法去描寫張國榮、翁靜晶等幾位少男少女的生活片斷,他們在人海掙扎求存的苦與樂。

張國榮與翁靜晶在《第一次》中合作,很為合襯

**********


1983年5月14日 星期六 明報

影話 嘉寶

第一次是青春片水準作

★★「第一次」雖是指翁靜晶「給」張國榮的第一次,但那仍然衹是個便捷而又吸引的片名,並非故事的主要內容,甚至片中對「第一次」的描寫,也祇是輕輕帶過,並無怎麼著意刻劃。影片真正要寫的,還是那失落的一群,所以角色中有從女童院出來,寧投靠做妓女的同學,也不願再倚賴強她運毒的姨媽的翁靜晶,有忍耐不了老父囉唆和老板的刻薄,終而變得無家可歸無業流氓的張國榮,有父親教導無方,母親溺愛,致無心向學終日沉迷賭博,幾於無法自拔的潘宏彬(?),有在夜店操皮肉生涯養「哥仔」,卻因「哥仔」投別人懷抱而割碗自殺的楊凱兒(?),不過,個人最喜歡的角色,還是那個連生仔也不願求助任何人的未婚媽媽周麗玲(?)這個角色,直截了當地說明,無論做了什麼錯事,必需瞪大眼睛面對現實,怨天尤人是於事無補的,所以,到了瓜熟蒂落之時,她躲在空屋裹,咬緊牙根,嚥著痛苦,徹底承担了做母親的責任,她甚至不去歪纏那個經手爸爸,潘宏彬曾嘲她沒有打算,實則她的所作所為都出自打算之中,十五歲做了未婚媽媽,無論是錯也好,無知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夠清醒過來,帶者樂觀與自信,肩負做人和做媽媽的責任,重新開始。所以,後來她對赴英讀書的潘宏彬說:「不要見了大胸女郎就暈大浪,記著,胸大並非有腦。」(因為她自己是大胸脯)。影片男女主角是翁靜晶與張國榮,如果說他倆是故事的軀殼的話,未婚媽一角,就是故事的靈魂。事實上,片中所有角色都或多或少以未婚媽媽一角作為是非對照,其中J 0 JO的自殺與她的對比最為強烈,這個戲先是劇本寫得好,情節對白都簡潔落實,少有餘枝冗句,導演手法也見流暢俐落,一眾演員都稱職,是青春片中水準之作。

**********


一九八三年五月十四日 星期六 文匯報

拍出了一定風格——《第一次》

影話 列孚

「青春片」從一度的煽情,走向自然、平實,例如如果從《喝采》、《失業生》,到《檸檬可樂》,你也許會發現其中的變化。到了這部《第一次》,情形也便明顯些了。人到中年的導演,如楊權,他拍的《鼓手》反映出他眼中的年輕人心態;這回由俞鳳至這位
女導演執導,她也是個中年人了,是否由他們這一輩來看年輕人會較全面些?如富有人家如何對待他們的子女,這差不多每一部「青春片」都有這樣一個關係,又是怎樣處理的?以前由新說導演充當發言人,現在則「輪到」中年人在這方面一發議論了。

《第一次》的主綫放在張國榮和翁靜晶的身上,但予人印象較深的卻是片中那個富家子和肥妹仔(很遺憾不曉得他們的名字,儘管他們的戲也不算少)的關係。肥妹仔躲進富家子的別墅生下私生子,富家子非但沒有把她趕走,反而當她是好友接待,兩人建立了純樸的友誼,雖然後來富家子赴英留學甫上飛機便被鄰座的洋妞逗得暈晒大浪,但仍抹不去這一筆清新的友情。這段戲是令筆者頗感興趣的一段。除了避免了對富家子千篇一律的描寫之外,這段富於生活情趣的敘述,十分輕鬆、風趣,較恰當地賦予該富家子以豐滿的性格和思想,明顯如他救了這年輕的母子,在父母面前是被隱去的,他也不願提,正是他性格可愛的一面,這是在別的「青春片」中看不到的。至於片中的主角張國榮和翁靜晶,倒是被沖淡了,故事的敘述方法因顧及他綫,削弱了對這兩個人物的塑造,幸而由於導演的手法尚屬流暢自然,少了一份生硬的感覺,兩人從偶遇、認識、結交,到最後被迫暫時分手,都處於一種十分和諧的環境中,交代較為清晰,因此兩主角的故事也就較為完整。

俞鳳至在本片拍出了揮洒、乾淨而又暢快的風格,對影片的節奏結構及鏡頭的運用體現了純熟的技巧。但更主要的是對時下青少年的生活及其家庭環境的反映有一定的實質感,並非是虛泛的。遺憾處在兩個主角的描繪上著實欠缺神采,沒有血肉,因此顯得較為平面。或許這是劇本本身的不足了。

以上圖片、資料版權,應屬原相關報社,及張國榮先生所有,僅供非商業性張國榮先生藝術創作之研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